本报讯 (记者 岳旭强 通讯员 药利斌 李雪娇 颜晓丽)汾阳市阳城乡田屯村的王秀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两年前,她将自有土地流转并加入田屯佳通农业生态园后,成为一名既种地又拿工资的“职业农民”。近日,记者走进田屯佳通农业生态园,体验王秀娥“职业农民”的幸福生活。
在田屯佳通农业生态园的大棚里,王秀娥正在大棚里整理菜苗,她告诉记者:“以前我家种地一共才七八亩,庄稼长得再好收入也不多,去年我和村里30多户农民加入了农业生态园,在这里和上班一样,现在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今年60多岁的她一天工作8小时,和乡亲们干着农活,有说有笑,既锻炼身体还能挣钱,一年下来,全家有近4万元的收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倡发展“家庭农场”,让大量的闲置地、抛荒地,通过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发挥最大效益。屯田村向120户农民流转回土地200亩,组建了田屯佳通农业生态园,主要从事蔬菜、花卉栽培,目前蔬菜大棚的效益良好。亩收入由以前单纯种地收入600元提高到了2万元,农民地上有收益,又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打工,收入倍增,同时还解决了该村50多人的就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发展,更多农民把土地转包、转租,在稳拿地租的同时,纷纷外出打工赚钱,租赁土地的农民和合作社则演变成种植大户或规模经营实体。曾经撂荒的土地变成了“香饽饽”,昔日“种地不赚钱”变成高效农业的丰厚回报。截至目前,该乡已流转土地1579亩,许多农民通过流转受益。阳城乡西阳城村62户村民就与山宝食用菌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把自家承包田经营权转让给山宝公司,每年每亩从公司获得500元的租金,到年底还可以按利分红。西阳城村村民田大爷说:“我的土地流转到山宝食用菌公司,自己也进入山宝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生活水平比以前更好了。”
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阳城乡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找到了发财的门路。“土地流转起来,减少了土地闲置和抛荒,还解决了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举多得、多方共赢。”阳城乡乡长王宝启向记者介绍:“阳城乡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2009年4月份创造性地提出了孝臣村的土地流转模式,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孝臣村农民得到了实惠。土地流转的初衷就是为了整合土地资源,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给他们进行二次就业,腾出身子来到外面打工,做生意,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几年我们乡在全乡进行了推广,为的就是给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现在的项目提供土地资源,更好更快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进程。”
摘自吕梁日报2013年6月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