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末,中央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等重要文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图书馆事业发展总体趋势,结合我市图书馆现状,制定此规划,为图书馆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南,是图书馆人未来五年奋斗的目标。
一、 “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是我市图书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逐年上台阶,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实施,读者服务日臻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
(一)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十二五”期间,市图书馆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93平方米,对外开放的面积为近3000平方米。设有报刊阅览室两个、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和自习室等10个对外服务窗口。其中电子阅览室为政府公众信息查询窗口,免费对外的绿色上网场所,有网络接点60多个,上网电脑40台,无线网络全覆盖;十二五期间,独立建立32平米地方古籍室、128平米读者活动中心,对图书馆内外进行了空调全覆盖,增加了文化氛围,打造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十二五”期间,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藏书量平均每年新增3000册,藏书达12万余册,其中中文平装新旧图书12.3万册,线装图书3000册,中文期刊200类、18000多册(合订本),中文报纸80类、15000多册(合订本)。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第五次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我县图书馆被评为一级图书馆。
(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
“十二五”期间,图书馆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本着公益性、平等性的原则,把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培养公民阅读意识作为工作目标。年均举办各类公益性讲座、培训、展览50次,开展图书下乡等流动服务90次,开展电话预约借书、为残疾人或老年读者送书上门等服务,馆内免费提供老花镜、应急药物、纸杯和饮用水。在搞好基本服务的同时,与幼儿校联合建立亲子阅读基地,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分馆,举办针对农民工和盲人的技术培训等,拓展了服务空间和范围。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公共社会教育职能。
“十二五”期间,图书馆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和保护力度,年均收集各类地方志、宗志、族谱和本土作家作品80余册,丰富了馆藏特色文献,为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研究资源。
(三)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图书馆有职工共35人(聘用人员在内),其中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1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3人。馆内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职工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年均对职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20人次。
二、尚存问题:
一是总面积尚不达标。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6000---9000平方米;二是财政保障力尚待加强,除国家的免费开放资金外,财政在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和图书购置经费上明显投入不足;三是人员配置不足,随着老龄化的来到,每年一有2名退休人员加之8名公益人员的辞退不补,图书馆仅有编制16人,专业人员得不得及时补充,限制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需聘用工作人员,财政在此项无投入。
三、“十三五”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图书馆将抓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和机遇,本着公益性标准化均等化的原则,推进图书馆事业顺利发展,使之成为市民喜爱的免费文化教育场所。
(一)鉴于图书馆面积明显不足的现状,“十三五”期间,力争在原址扩建3000---6000平方米面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与16个乡(镇,街道办)综合文化站分馆,实现总分馆制,图书资源共享,通借通还一卡通。
(二)建立一个可同时满足三十人以上使用的独立盲人阅览室,体现服务均等化原则。
(三)对16个分馆的纸质文献实现图书数据化管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效能和工作效率。
(四)逐年增大藏书量,十三五末达到服务人口人均拥有1册图书。
(五)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逐年购进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十三五末达到人均享有0.02T电子图书藏量。
(六)配置流动图书车,加大图书流动服务,年均开展流动服务不少于50次。
(七)加大地方文献收集整理,积极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
(八)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年均培训职工不少于25人次。
2015年3月
版权所有:汾阳市公共文化发展服务中心 2011-2024
地址:汾阳市鼓楼西街南侧7号楼 邮编:032200 电话:0358-7225440
晋ICP备11001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