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开放时间: 汾阳市图书馆365天,天天开馆!
汾阳市图书馆《情报信息》第二期(2016年)
日期:2016年01月3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精神铸就文艺灵魂

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我认为,是要有“中国精神”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用一个章节的篇幅,着重论述了要“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短短16个字,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最本质的文化立场和人文追求。

  中国精神是文艺作品自内而外流露出的精气神,是作品的气血、筋骨、灵魂和格调。从古至今,大凡在文艺史上留下印迹的名篇佳作都饱含着深厚的思想内蕴和精神风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的筋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筋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筋骨。文学和影视作品也不例外。孙氏兄弟不甘成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身被禁锢的价值是《平凡的世界》的筋骨;徐富贵正视生活的沉痛与无奈,在苦难中乐观豁达的生存是《活着》的筋骨;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是《士兵突击》的筋骨。这些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洞察、对价值的追问、对生命的关照,深刻表现了一定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判断,为自强不息、坚忍顽强、执著隐忍、勇敢担当的中国精神作出有力注脚。

  然而,受市场因素等干扰,文艺作品铸就灵魂的神圣使命却在某些人那里被淡化和忘却,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架空人文精神,消解文艺作品本身的价值追求。当前,有些文艺工作者为了挣快钱,他们悬浮于实际生活之外,炮制一些价值模糊、思想空洞、意义虚无的速成之作。这些作品有的在思想旨趣上什么意义和价值都不表现,仅仅以一副“娱乐至死”、被抽空灵魂的华丽皮囊面世;有的是对外来文化简单的跟风、照搬和移植;有的热衷于猎奇炫富、穿越玄幻、审丑恶搞;有的胡编乱造、歪曲历史,反复戏说一千年前的枭雄心计、七百年前的宫门是非。在这些作品中,观众无法看到具有人格魅力、人性深度、肝胆情义的饱满形象,感受到的仅仅是一个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和创作者轻率敷衍、急功近利的人生态度。

  英国作家赫胥黎曾警告: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此话正切中时弊。尽管我们认同文艺作品具有娱乐消遣功能,但更为重要的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历来是一个时代历史人文政经、国民精神气象、社会伦理风范的集中反映,同时反过来又影响并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艺作品应该表现这个伟大的时代,去引领这个时代的审美风气和精神追求。完全逃避现实、脱离实际生活,其实是一种现实主义创作衰落和人文精神颓丧的表现。在文艺创作中,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么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但逃避现实,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话,也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从人文层面来说,文艺作品的本质是用高远的精神指向引领人们健康的思想旨趣和心灵审美,它让人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如何过一种有质量有教养的生活,怎样才能脱离世俗获得超越生命本体的欢乐。同时,它还具有烛照当下、反思现实、明辨是非、净化心灵、增识启智的思想威力,这种思想威力是国人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里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它能提升一个国家的士气,赋予国民忠诚善良、独立顽强、正义果敢的思想魂魄、精神风骨和民族气概。而摒弃人文精神,稀释价值追求,一切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的的艺术创作则无疑偏离了文艺的本体、拉低了艺术的品格。它除了让国民的精神枯萎、智力低下、活得轻飘、丧失辨别力和思考力,使文艺沦为一场悬浮于娱乐表层、单纯满足感官刺激的滑稽戏以外,并无多少积极的价值和营养。

  正所谓精神立则灵魂立,精神强则灵魂强。文艺作品要体现精气神,必须挠到痒处、点到痛处、探到实处、写到深处,及时反映国民的心声、历史的痛感、民族的脉动。同时,要具备较高人文积淀和深邃思想内核,能启迪智慧、催生情感、引发思考,唤醒人们灵魂深处的某种正能量,并能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呼应。文艺作品只有凝聚中国精神,散发中国力量,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创造价值。

                靳琼摘自《经济日报》

                     2016127

 

                         

 

版权所有:汾阳市公共文化发展服务中心 2011-2024

地址:汾阳市鼓楼西街南侧7号楼 邮编:032200 电话:0358-7225440

晋ICP备11001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