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开放时间: 汾阳市图书馆365天,天天开馆!
村里就缺这样的“金牌调解员”
日期:2013年08月20日 来源:本站原创 
  □张向东
    汾阳市阳城乡推广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调联动”工作模式,立足于“早”,化解于“小”,今年以来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2起,平时多发的家事纠纷案件同比下降了90%以上,大量的邻里矛盾、财产和赡养纠纷在基层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
    有纠纷,调解员主动来化解
    近来,阳城乡西官村村民张某与李某成了好朋友,见了面问长问短。可就在一个月前,两人为争地边差点要闹上法庭。乡驻村干部侯峰知道此事后,反复做工作,终于使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在侯峰的民情日志上,详细记录着驻村工作组调解过的每一起民事纠纷,单看标题,就可以想象调解过程的复杂:“4月12日,由墙头倒塌引发的纠纷”;“5月26日,赔付丢失的电动车”;“6月9日,两家主动串门,握手言和”……有时候纠纷没有彻底化解,侯峰会一直放在心上,想方设法怎样才能让双方消除隔阂、重归于好。村干部任和芬说:“以前邻里间闹矛盾,我不肯去他家道歉,他也不肯来我家道歉,现在解决矛盾有人能够及时站出来给双方圆个场,矛盾就不会越结越深了。村里就缺像老侯这样的‘金牌调解员’。”
    据了解,去年以来,该乡共派31名驻村干部进村“联农户,结亲戚,促和谐发展”。
    联调又联动,维稳工作无缝对接
    “联调联动”,是指在“联农户、结亲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依托各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整合信访、司法、土地等多部门力量,使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种调解方式相互衔接,乡、村、组、户四级民调综治组织上下联动,从而实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无缝对接”。
    他们结合农村实际,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包括信访、司法、妇联等部门成立了“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并在全乡培养聘用了5名家事调解员,形成了家事纠纷调解网络。董和村70多岁的老人王某,虽然与儿子和儿媳妇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老人每天却自己做饭吃,父子形同陌路。百般无奈之下,老人找到乡司法所要求解决他的赡养问题。工作人员及时将情况向驻村干部张庆榆作了汇报。张庆榆多次走进王家,把王某的儿子和儿媳请到一起,促膝谈心,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王某的儿子和儿媳被老张的真诚所感动,觉得对不起年迈的父亲,当即表示愿意承担起对老人的赡养义务。
    讲方法,工作事半功倍
    阳城乡普会村,村道路情况较差,全村11条街巷全是土路。前年4月,村支部村委协调资金40多万元,使村道路建设工程顺利开工。在施工过程中,村民张某家的老宅基地妨碍修路,需要拆迁。为了做通思想工作,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成员去了多次收效甚微。张庆榆经过6次夜访夜谈才得知了缘由,张某跟以前的村干部产生过矛盾。找准了症结,矛盾才会化解,掌握了方法,工作才有成效。又是一天晚上,张庆榆自己拿钱要了四个菜,揣了一瓶老酒来到张某家中,二人边喝边唠,从国家大事到村务小事,从东家长到西家短,从个人到集体,循序渐进讲道理,讲大局,最后终于使张某放弃前嫌,在没有要求一分钱补偿的情况下,自己主动扒掉了老屋,让修路的机械开进了胡同。
    现在,随着联农户工作的全面推开,阳城乡驻村干部在实践中总结运用了背对背调解法、换位思考调解法、晾晒调解法等10多种调解技法,这些极具乡土气息的调解方法,将一个个纷繁复杂的民间纠纷成功调解,起到了原汤化原食、偏方治大病的效果。
                   摘自吕梁日报2013年8月20日第3版

版权所有:汾阳市公共文化发展服务中心 2011-2024

地址:汾阳市鼓楼西街南侧7号楼 邮编:032200 电话:0358-7225440

晋ICP备11001132号-1